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师资队伍 > 兼职教授 > 正 文

侯增谦

【来源: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 发布日期: | 阅读次数: 】     【选择字号:

姓名:侯增谦

原所在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现任职:所长

技术职称:研究员

社会兼职:国际SGA副主席等

业务专长:矿床学

受聘日期:2011.9.10

学术及工作简历:

1978-1982:在河北地质学院矿床普查与勘探专业学习,学士学位
1982-1985:在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岩石专业学习,硕士学位
1985-1988: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岩石矿床专业学习,博士学位
1989-1992:在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工作,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93-1994:在日本地质调查所做博士后,客座研究员
1995-1997:在在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工作,研究员,科技处长
1997-2000: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研究员,院长助理
2000-2005: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工作,主持工作副所长
2006-至今: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研究员,所长
 

主要贡献及业绩:侯增谦,博士,研究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兼任国际应用矿床地质学会(SGA)区域副主席、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荣誉研究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及三江地区的金属矿床地质研究,在大陆成矿理论和区域成矿规律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的系统成果。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2项,科技攻关、重点基金、“杰青”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60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3篇(SCI 32篇),SCI引用1170次, CSCD引用2386次。在国内出版著作4部,在国际上主编专集3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

   组织实施“青藏高原碰撞与成矿”国家973项目,系统阐释了青藏高原的成矿系统,提出了大陆碰撞成矿论,为建立全新的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体系奠定了重要框架,指导了区域矿产勘查评价。系统研究了中国境内并综合对比了西亚地区斑岩铜矿,创新性提出了大陆型斑岩铜矿成矿模型,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肯定,丰富和发展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推动了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找矿突破;初步查明了西南“三江”区域成矿规律,研发了银多金属矿床定位预测技术方法,为三江重大找矿突破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