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师资队伍 > 兼职教授 > 正 文

赖绍聪

【来源: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 发布日期: | 阅读次数: 】     【选择字号:

姓名:赖绍聪

原所在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现职称:教授

业务专长:岩石学、岩石大地构造学

受聘日期:2011.9.10

学术及工作简历:

1979年9月考入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岩石矿物专业,1983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1983年8月至1985年8月,在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岩石矿物教研室任助教;1985年9月考取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在职研究生,1988年7月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其间任华东地质学院测试中心X光衍射分析室助教;1988年8月至1991年8月,任华东地质学院测试中心黄金研究室讲师;1991年9月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矿产系岩石学专业,1994年5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6月至1996年5月,在西北大学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其间任副教授。
 
1996年6月至2001年10月,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岩石矿物教研室任副教授;2001年11月至2003年6月,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岩石矿物教研室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2006年11月至今,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地质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主要贡献及业绩:
 
主要从事造山带火山岩与蛇绿岩研究工作。在内蒙古中部及中国东部对中生代火山碎斑熔岩进行过探讨,提出了碎斑熔岩体为次火山—侵出—溢流三相一体的成岩模式认识。对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岩,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阿尔金山,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蛇绿岩火山岩及区域构造演化有较系统的研究成果:(1)论述了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主要是以陆内造山带钾玄岩系列岩浆活动为主体,它们起源于加厚的陆壳底部或壳幔混和带,以及直接来源于地幔岩的局部熔融。 (2)通过对藏北和可可西里地区新生代第三系火山岩的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北部具有一个特殊的富集型上地幔和榴辉岩质下地壳类型。 (3)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岩中关于巨晶的报道很少,对可可西里及芒康岩区发现的透长石及石榴子石巨晶,利用衍射及探针等方法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而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4)与他人合作,参与了以高喜马拉雅地区为例,从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实验岩石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方位对白云母花岗岩形成过程的研究。论证了一个比较合理的陆内俯冲带热结构与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形成的成因模型。并得到重要的新结论: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是陆内俯冲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对于我们认识大陆构造及其岩浆-构造-热事件具有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5)详细分析厘定了青藏高原新生代火成岩具有的分布规律,形成三条成对出现的火山岩-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带,指出它们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青藏高原的南界和北界,同时也清楚地展示了高原南部陆内俯冲,北部稳定陆块阻挡的隆升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藏高原是以冈底斯-羌塘造山带为核心,逐渐向南、北两侧水平扩展,通过三次造山幕事件,在更新世以来才形成现今青藏高原范围的高原造山隆升模式。(6)详细厘定并指出北祁连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经历过复杂的构造变动和多期韧(脆)性变形,具有陆-陆碰撞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论证了该区洋岛型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大地构造意义及其鉴别标志。(7)根据火山岩构造岩石组合及其时空配置关系,提出了北祁连古生代为一多岛洋,由中间微陆块分隔的三个洋盆联合构成的新认识。(8)发现了柴达木北缘大型韧性剪切带,并对其构造特征进行了初步厘定。 (9)论证了柴达木北缘古生代奥陶纪期间具有大洋构造环境及柴北缘古生代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岩石大地构造意义,提出了古洋盆(古洋壳)的存在形式及鉴别标志。(10)论述了阿尔金构造带三条蛇绿岩带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指出阿尔金山本身在阿尔金断裂带形成之前可能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构造单元。提出了阿尔金构造带乃是喜马拉雅造山时期,在青藏高原北缘形成的一个新的构造单元,是由来自邻近的不同构造单元中的构造岩块镶嵌、拼接、堆叠在一起的一个复杂地质体,形成了一个阿尔金断裂-构造岩块镶嵌系统的认识。(11)利用地质地球化学、岩石大地构造学、岩石物理化学及相平衡理论多学科共同约束,探讨了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火山岩系列组合、岩浆起源及其演化、源区物质组成及其上地幔类型,提出了造山带深部过程动力学的岩石地球化学约束,论证了蛇绿岩类型及其大地构造含义,从理论的角度揭示了区内不同岩石构造组合的板块构造环境与过程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反演和再造古老造山带的构造格局与演化历史,提出了勉略缝合带形成演化过程的岩石大地构造学模型。勉略带蛇绿岩的厘定和精细解析,属近年来秦岭造山带构造研究中的重要进展,为秦岭大别第二条缝合带的存在及其东延细节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这一研究也关系到中国大陆造山带基本特性、特征及大陆动力学探索的基本问题,显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一、获奖情况
(一)主要荣誉奖励
2009年获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7年获陕西省教学名师奖
2010年入选陕西省首批“三秦学者”特聘教授
2008年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教师奖
2008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
2003年获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
2001年获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
1998年获全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
1998年获陕西青年科技奖
(二)主要教学奖励
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1)
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2)
2007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1)
2005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1)
 
(三)主要科技奖励
2009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1)
2006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3)
2005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1)
2008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1)
2005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3)
2004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1)
1999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1)
2001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4)
 
二、出版专著
1 赖绍聪,邓晋福,赵海玲.青藏高原北缘火山作用与构造演化.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共121页21万字
2 赖绍聪,秦江峰.南秦岭勉略缝合带蛇绿岩与火山岩.科学出版社 2010(35万字)
3 秦江峰,赖绍聪.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花岗岩成因与深部动力学.科学出版社. 2011 (35万字)
 
三、出版教材
1 赖绍聪,罗静兰,王居里,刘林玉.晶体光学与岩石学实习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共154页19万字
2 赖绍聪.岩浆岩岩石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30万字
3 赖绍聪(主编).地球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共327页55万字
4刘洪福,罗金海,张复新,华洪,张兴亮,赖绍聪.巢湖地区野外实习指导书.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共90页16万字
5滕志宏,孙勇,张云翔,赖绍聪.秦皇岛野外地质实习指导书.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共64页1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