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学术交流 > 研究生学术年会 > 正 文

兰州大学第四届研究生学术年会
暨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分论坛举办

【来源: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 发布日期: | 阅读次数: 】     【选择字号:

       12月14日,兰州大学第四届研究生学术年会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分论坛开幕式在科学馆举行。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潘保田教授、地矿学院党委书记李万里、地矿学院副院长王金荣教授、资环学院张成君教授及地矿学院教师代表和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分论坛。开幕式由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副院长王金荣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全面涵盖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四个学术研究领域,旨在促进学科交流、搭建展示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平台;塑造研究生追求卓越、崇尚优秀的学术品质;培育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学术环境;开阔思路,拓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倡导诚信勤奋务实之学风,推动学院研究生教育跨越发展。
       开幕式上,潘保田教授对地矿学院分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并简要回顾了举行研究生学术年会的重要意义。他强调指出,研究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浓郁的学术氛围,论坛形式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能力。他特别结合地质学科的专业特点指出,学术交流活动就是一个思辨的过程,思辨对地学研究创新观点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做科研必须讲诚信,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底线;地质科学研究离不开深入细致的野外工作,地质工作还必须培养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通过野外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认识地质现象,产生创新观点。
       李万里书记致辞时说明了此次年会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不管是做学问或搞科研,实事求是,刻苦专研,与人和谐相处是地质科学工作者治学、求学、成才之道上不可或缺的。科研贵在创新,我们在做科研的道路上要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新的思路。
      地矿学院分论坛由教师学术报告和研究生学术报告两部分组成。在上午的教师学术报告会上,胡沛青副教授为师生作了题为“大洋岩石圈地幔流体组成”的学术报告,老师们就针对测定大洋岩石圈地幔流体组分的样品的源区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让师生们顿感学术氛围的浓厚。接下来学院张平中教授为我院师生讲述了他发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上的成名之作滴水穿“史”背后的故事,别具匠心的视频讲述方式更是将报告会推向了高潮,他和他的团队根据石笋所含氧的同位素含量,得出中国在过去1810年之间的降雨量变化曲线竟然和朝代的兴衰更替惊人的吻合;进而指出唐朝、元朝乃至明朝走向衰亡的过程,变化的亚洲季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范育新副教授的报告则深入浅出的阐释了光释光测年技术手段是如何在晚第四纪“吉兰泰-河套”古大湖湖岸线定年中应用的,让同学们耳目一新。古生物与地层所闫德飞副教授题为“保护古生物学-地球生物学的新分支”的报告 ,以2010年国务院提上议程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为背景,诠释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将今论古的方法可以揭示地史时期的生命演化,而将古论未来可为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在下午的研究生的学术报告会上,投稿研究生为大家做了简捷而清晰的报告,报告涵盖了地球化学、矿床学、构造学、大地动力学、沉积学、古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答辩提问环节评委们生动的点评,使大家受益颇深。马锦龙副教授的压轴报告,以现已灭绝的棘皮动物门的海百合为切入点,让我们的思绪穿越到了几亿年前的晚古生代,大家在精美的海百合化石图片的视觉盛宴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经过评审专家认真、严格评阅所有投稿论文,综合学生汇报情况,最终评选出一等2名,二等4名,优秀奖6名。在此次学术报告会前期,学院组织了各学科点学术沙龙,现场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学院仍将不定期举办这种灵活而生动的学术沙龙,启迪思想、交流学术、开拓思路,进一步营造学院研究生科研氛围。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